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(讲学)
__________
认识物质是由分子、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。
认识分子是维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;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。
培养抽象思维能力、想象力和剖析、推理能力
__________
要点1、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及分子的性质
____________________
1.现代科学已经证明:物质是由分子、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,通过一流的科学仪器不只可以直接察看到一些分子和原子,还能移动原子。
2.分子的水平和体积都非常小。1个水分子的水平约为3×10-26kg,一滴水中约含有1.67×1021个水分子。
3.分子一直在不断地运动,而且温度越高,分子的能量越大,分子运动速率越快。
4.__________,通常来讲,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,固体、液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。
5.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,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。
____________________
【考试试题示例】
1、物质是由分子、__________等微小粒子构成的。如水是由很多的水__________聚集而成的。
【答案】原子;分子
【分析】分子、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,水、二氧化碳、氧气、氢气等都是由分子构成的,金属和稀少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
2、图中的信息能说明
A.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.分子之间有间隔
C.分子非常小 D.分子可以再分
【答案】C
【分析】剖析图示信息可知:一滴水本身就非常小,但其中约有1.67×1021个水分子,从而说明了水分子非常小。
要点2、分子的定义
____________________
水蒸发时,水分子没发生改变,水的化学性质也没变,水电解时,水分子发生了改变,变成了其他分子,水的化学性质也就不再维持。所以,分子是维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。
易错警示
“维持”的意思是指构成该物质的每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。
“最小”并非绝对意义上的最小,而是“维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”。
拓展延伸
分子是维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,首要条件是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,构成物质的粒子除分子外,还有原子、离子等。
____________________
【考试试题示例】
1.对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。
A.分于是维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.分子是维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
C.分子是维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D.分子是维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
【答案】C
【分析】 分子是维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。单个的分子不维持物质的物理性质。由离子构成的物质,则由阴阳离子一同维持其化学性质。
要点3、化学反应的实质
____________________
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,分子本身没发生变化。而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,一种物质的分子会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。
如过氧化氢分解的微观过程:
由反应微观过程可知:
1、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,构成过氧化氢的微粒——过氧化氢分子被破坏,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;氢原子和氧原子再两两结合形成水分子和氧分子。很多的水分子聚集在一块形成了水;很多的氧分子聚集在一块形成了氧气。
2、化学反应的实质是:化学变化的过程是构成分子的原子进行重新组合的过程。
____________________
依据过氧化氢分解的微观讲解可知:
①化学反应的实质是:分子分解成原子,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。
②分子与原子的关系: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,即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,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。
③在化学反应中,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,而原子不可再分。
④化学反应前后,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类型;化学反应前后,元素的类型,原子的类型、数目、水平都不变。
____________________
【考试试题示例】
在化学变化中,下列说法正确的是
①原子的类型、分子的类型均不变②原子的数目、分子的数目均不变 ③原子的水平、物质的总水平均不变
A.①② B.①③ C.③ D.②④
【答案】C
【分析】①原子的类型不变,分子的类型改变,错误;②原子的数目不变,分子的数目不可以确定,错误;③原子的水平、物质的总水平均不变,正确;故选C。
要点4、原子和分子有什么区别与联系
____________________
| 分子 | 原子 |
概念 | 维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|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|
联系 | 分子 | |
本质不同 |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|
____________________
分子和原子的体积与水平处在同一级别。分子未必大于原子,如氢分子要小于氧原子。分子的水平和体积肯定大于构成它的原子的水平和体积。
____________________
【考试试题示例】
1.【2018年山东青岛】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( )
A.铜 B.氧气 C.水 D.氯化钾
【答案】A
【分析】A、铜是金属单质,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,正确;B、氧气是气态非金属单质,是由氧分子构成的,错误;C、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,是由水分子构成的,错误;D、氯化钾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,氯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,错误。故选A
__________
1.【2018年云南昆明】500mL水中含有约1.67×1025个水分子,说明()
A.分子可以再分 B.分子之间有间隔
C.分子在不断运动 D.分子的体积和水平都非常小
【答案】D
【分析】500mL水中含有约1.67×1025个水分子,说明了分子体积和水平非常小。故选D。
2.【2018年湖北咸宁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
A.水变成水蒸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
B.8月丹桂飘香,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
C.维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
D.4000L氧气能压缩在40L的钢瓶中,说明分子的体积变小
【答案】B
【分析】A、水变成水蒸气只不过分子间的间隔增大,没生成新的微粒,不可以说明分子可以再分,错误;B、8月丹桂飘香,是分子不停运动的结果,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,正确;C、水是由水分子构成,维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,错误;D、4000L氧气能压缩在40L的钢瓶中,说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,错误。故选B。
__________
1.下列关于物质的应用及缘由剖析正确的是
选项 | 应用 | 缘由剖析 |
A | 6000L氧气可加压装入40L钢瓶 | 氧分子变小了 |
B | 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中用活性炭除去异味 | 活性炭具备吸附性 |
C |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炼铁 | 一氧化碳具备氧化性 |
D | 用飞机在云层中撒布干冰,推行人工降雨 | 干冰升华放热 |
A.A B.B C.C D.D
【答案】B
【分析】A、分子之间有间隙,可以被压缩,氧气被压缩是因为氧气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小,而分子的大小和类型没变化,故错误;B、活性炭具备吸附性,故可以在自来水厂用于净化自来水,故正确;C、一氧化碳具备夺氧能力,具备还原性,故可以冶炼金属,故错误;D、人工降雨的过程是将干冰洒在云层,干冰易升华吸收热量,是水蒸气液化为小水珠,形成雨水,故错误。故选B。
2.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反应,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
A.生成物肯定是混合物 B.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
C.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类型不变 D.该反应不是化合反应更不是分解反应
【答案】C
【分析】考试试题剖析:A、依据微观结构示意图,生成物只有一种分子,肯定是纯净物,错误,B、化学变化的实质:分子的分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,故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,错误,C、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,故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类型不变,正确,D、依据微观结构示意图可知,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,是化合反应,错误,故选C
3、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讲解中,错误的是
A.水通电能分解,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,原子不可分
B.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,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
C.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备不一样的化学性质,是由于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
D.20mL水与 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,是由于分子数目降低
【答案】D
【分析】 A、水通电能分解,是一个化学变化,其实质是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,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,原子不可分,正确,B、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,说
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
,正确,C、分子是维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,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备不一样的化学性质,是由于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,正确,D、20mL水与 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,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隔,而不是数目降低,错误,故选D